近日,國家醫保局公開發布第二批智能監管"兩庫"(知識庫、規則庫)規則和知識點,聚焦"手術項目未按規定折價收費"問題,詳細列明378條規則對應知識點明細。
這是繼國家醫保局今年5月23日第一批智能監管"兩庫"規則和知識點,涵蓋藥品區分性別使用、醫療服務項目區分性別使用、藥品兒童專用、藥品限兒童使用、醫療服務項目兒童專用等5類規則對應知識點明細(共計11290條)發布后,醫保基金智能監管體系的又一次重要完善與擴容。
第二批"手術項目未按規定折價收費"規則對應知識點明細
關口前移·從事后稽查到事前預防
此次公布的378條規則,重點針對臨床醫療服務項目中常見的手術項目超標準收費問題--經同一切口進行的兩種及以上不同的手術,第二及以后的手術未按規定折價計收,具體表現為醫療機構對同一患者進行多個關聯手術時,未嚴格遵循相關政策對次要手術或輔助操作進行費用折減,而是全部按全價收費。在此之前,部分省市地區已有相關實踐及違規處罰案例:
如《泰安市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項目價格表(2023年版)》,同一手術項目中兩個以上切口的手術,主要手術按全價計費,次要手術按其相應手術費的80%計費。
《江西省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匯編》(2012版),經同一切口進行兩種不同疾病的手術,主要手術按全價收,次要手術按照手術的50%計價。
違規案例:某醫院進行"宮頸息肉切除術"同時進行"宮頸環形電切術"操作,"宮頸息肉切除術"和"宮頸環形電切術"均按主要手術全價收費,未對次要手術進行折價,屬于超標準收費。
智能監管"兩庫"規則和知識點的公布,為定點醫藥機構提供了清晰明確的指引與參考,將監管關口前移,助力定點醫藥機構和醫務人員在結算前自動識別違規行為,實現主動合規、持續合規。
定點醫藥機構可將"兩庫"嵌入本機構智能提醒等信息化系統,也可以對接醫保部門智能監管系統事前提醒功能模塊,對醫保基金使用行為開展自動提醒和自查自糾,將不合規的行為消除在"萌芽"階段,從源頭上減少使用醫保基金違法違規行為發生。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