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摘錄了本次發布會針對兒科服務的進展,健康界做了不改變原義的調整:
近8000家綜合醫院
可提供兒科服務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副司長李大川指出,今年年初,國家衛生健康委決定實施2025年衛生健康系統為民服務八件實事,并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半年的時間里,兒科服務等為民服務實事已經取得了積極進展和成效。聚焦兒科服務,截至6月底,已經有1877所三級和2936所二級公立綜合醫院能夠提供兒科服務。
「我們一直專注于健全兒科的服務體系,更好提供兒科服務。特別是今年,我們通過開展‘兒科服務年’行動,持續提升兒科服務能力,增強兒科服務的連續性和便利性。」李大川說。
他詳細介紹了近年來為健全兒科服務體系,提升服務質量和服務的可及性,國家衛生健康委采取的核心舉措。
一是構建高質量的兒童醫療服務體系。落實好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和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功能定位。
3家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幫扶醫療機構提高醫療服務能力,發展新業務、新技術,培養高層次的兒科醫學人才。
6個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覆蓋了東北、華東、中南、西北、西南五大區域,為當地區域提供很好的醫療服務。
同時,強化省市縣級兒童醫院、綜合醫院兒科在整個兒童醫療服務體系中的主體地位,同時指導各個省科學規劃二、三級醫院的兒科設置,努力擴大兒科服務供給,讓患兒能夠就近就便就醫。
截至到目前,全國近8000家綜合醫院、98%的縣醫院都能夠提供兒科服務,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夠提供兒科服務的比例也超過了80%。
二是以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為載體,為轄區兒童提供系統、連續的兒科醫療服務。同時發揮兒科專科聯盟和遠程醫療協作網作用,提升兒科醫療服務能力和同質化水平。已有超過300家兒童醫院以及有兒科的綜合醫院牽頭組建兒科的醫療服務聯合體。
三是構建兒童重大疾病的診療協作網絡。指導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特別是省級衛生行政部門,依托省內高水平醫院,圍繞兒童重大疾病,包括重癥、腫瘤、血液系統疾病、感染、罕見病這些診療服務需求,構建一個兒童重大疾病診療協作網絡。通過網絡提高兒童重大疾病識別、診療、救治水平,確保兒童重大疾病在一定區域內得到及時救治。
聚焦「十大功能定位」目標
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這樣做!
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承擔著重要的「十大功能定位」,包括急危重癥轉診、緊急醫學救援、基層幫扶、進修培養、深化醫改任務、疾病防治、中醫藥傳承、健康教育、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這些功能定位。
余納表示,作為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認真落實「十大功能定位」目標任務,做了很多工作,以發揮區域輻射作用,更好滿足區域兒童醫療服務的需求。
一是做好了區域內的兒童危重癥轉診會診中心的相關工作。
發揮廣婦兒在心臟病診療領域上的技術優勢,建立以心臟病中心為核心囊括產科、胎兒醫學、產前診斷等優勢學科在內的一系列多學科團隊,為區域患者提供從孕前到產前到圍產到產后全生命周期的先天性心臟病防治服務,年均救治先心病患者超過2000余人次,其中新生兒占比達到了60%以上。
也為了進一步方便患者的就醫,同時更快更有效的讓患者得到救治,醫院也在積極推廣「一站式」多學科診療服務。現在,醫院已經開展了132個像胎兒醫學、性發育異常的多學科門診,患者在一個門診就能得到綜合救治,節省了患者的就醫問診的時間。
二是做好了幫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支持中心。
扎實推進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柳州醫院區域國家醫療中心建設項目,在3年以來累計輸出了700多人次的管理團隊和醫療團隊,也輸出了新技術、新項目209項。設立了柳州的首個兒童血液透析中心,平移了優勢學科和特色技術,為當地患者提供了高水平的醫療服務。
同時,也以廣州市的白云區和花都區為重點,開展基層專項培訓,通過「走下去、送上來」的雙向模式,強化了區級的醫療機構孤獨癥診斷干預能力,累計培訓達到3000余人次。去年,所有廣州市社區衛生服務醫療中心已經可以開展孤獨癥的初篩,初篩率達到了95.1%。早期的發現率也顯著提高。
三是利用區域優勢,服務國家戰略大局。
持續做好專科聯盟,在粵港澳大灣區我們牽頭成立了「粵港澳兒科醫療救援轉運聯盟」,服務版圖延伸至港澳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18個地級市38家醫療機構。
圍繞疑難重癥,建立了跨區的轉診和會診機制,暢通了從高鐵、公路到航空的三維應急轉運渠道。與澳門鏡湖醫院等港澳地區常態化開展了跨境重癥兒童的轉運,聯盟內的單位我們年轉運患兒達到1000余人次。
談到如何應對兒童季節性疾病高發期?余納透露,醫院采取了一系列針對性措施保障和提升兒童醫療服務:
一是打造醫防融合連續兒科服務的相關工作,建成了全國首個母子一體化保健中心;
二是結合兒童生長發育和疾病特點,建立完善了中西醫并重的診療融合中心。成立了中西醫聯合診治中心,推行常態化中西醫診療模式,由中西醫兒科醫生聯合進行查房,制訂個性化中西醫診療方案;
三是全力保障兒童季節性疾病高峰期的相關醫療服務。針對兒童季節性高峰期的醫療服務工作,持續加大人力資源調配,保證藥品的供應,也同時多措并舉擴大了門診的診療。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